导演太过依赖于演员表演,特别是不断给荣梓杉的长时间特写,即使他可塑性非常强,在这个年龄其实经不太住镜头的如此注视像夏家骏本人说的,那是他最美好的记忆,滴水的荷叶,金黄的麦田,回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工师,所以我们接受违反常理的大面积柔光和温柔的河畔剪影,接受近乎纯净的服化道和包裹在真空里的孩童视角,到头来,一切不过幻梦一场。片名云上日出,英文译作Dawning,像是ASilverLining,是希望吧
荣梓彬演技太成熟了,一种从头到尾的克制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但是电影问题太多了,好几场矛盾爆发得莫名其妙,配乐太满,慢镜头太多,节奏也太慢。个人觉得不如拍成口述历史的纪录片。
刻意要拍成小清新,但这段历史能清新吗?所以无剧情且节奏拖沓。即使“绑架”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也不值得浪费时间看
在儿童商店买东西送了票,带孩子去看的。影片刚开头时作为一名母亲,看到生死诀别的场景有很打动泪点的地方。后来看完电影孩子也问了我很多问题,过去没想过给孩子讲这么沉重的历史。孩子后来说“希望全世界都不要有战争”。作为家长,我觉得这个影片的教育立意是很有用的。
被以另类视角描述战争的题材吸引到一家荒无人烟的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导演想要以小见大以儿童教养院的纯洁侧面讲述战争的残酷的意图是好的,但是故事实在太过薄弱撑不起如此厚重的历史背景,太多不必要的漫长镜头语言以致很多用来丰富故事的时间资源都被浪费在了看上去很美的镜头和配乐上
对这部影片的爱,就像影片本身,看似平淡,但就撼人内心~
说起常德,很多朋友可能想到桃花源,酱板鸭,刘聋子...却很少有人知道,77年前,这座位于湖南北部的城市曾遭遇惨无人道的细菌战。7643名百姓无辜丧生,数万同胞染病,冰冷数字背后是“路上寻尸骨,湖中哭亲人”般触目惊心。如今,细菌战受害幸存者仅剩18位老人,却依然没有等来一句道歉,而日本政府只是在等待他们死去。我们可以不为仇恨,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导演的水平驾驭不了这么沉痛的历史。就拍拍风景、拍拍花鸟就好了。(小杉同学加油鸭,未来可期)
电影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故事讲得不太好,矛盾爆发、情节过度好多地方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的结果就是一直出戏,只能说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说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可你连看都没看。
看起来有一种卡尔维诺式轻逸实验味道,舒缓的节奏把握、干净的画面处理、日常细节的刻画描摹让人思及战争苦痛才倍感悲切。我感觉这片子蛮精彩的处理就在于找到一种超越沉重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
剧情冗长拖沓,虽然是不同角度的战争片,但是没把重点表现出来。在秋千上拿荷叶挡雨的片段太可爱了。最打动我的反而是电影结束后夏家骏老人的自述,活在战争年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熊导不愧是拍纪录片出身的,画面超级美。整部片子就是好好的娓娓道来了那个年代的一个故事,隐忍的、厚重的,为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
有几个细节比较跳戏,同样,有的细节值得推敲~有几个画面拍的很美,但是感觉片子本身背不起这个主题。
导演似乎不懂得舍弃,长镜头极多不知是否因为设备有限。荣梓杉好会哭,真是给新手导演做嫁衣惹。
一部独特的战争片,没有手撕鬼子的剧情,也没有残忍的战争画面,用这个仿若世外桃源的教养院的故事,窥视出战争的残酷。80分的讲述,20分可以被挖掘的隐藏剧情。喜欢。五分。
慢镜头太多,台词很少,一群孩子是要他们用意念交流吗?九十年代末的电影画面翻新的感觉。演员的表演有点造作了,情绪爆发点也很奇怪。配乐太满,而且有时候过于夸张。细节处理也一般,我也想要一件怎么弄都不会脏的白衬衫……总之没有感觉到导演的诚意,这一点很遗憾。
写这部电影的影评真是痛苦......
[cp]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全片让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在那种战争状态下圣心大教堂类似于一方净土,然而看似纯净依旧摆脱不了战争的残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剧中虽然人物的话都不多,但通过很多情节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细细的感受时不时会有泪点,记得点蜡烛那一段,那是一个孩子对美好的愿望,医生打针那段,她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行动表现出了温暖。整部电影是沉重的,但沉重里有温暖,有希望,就像题目一样《云上日出》,这是对生活的愿景,全片口琴吹的两首歌,一首《友谊地久天长》,一首《送别》,就是整片的基调。这是一部需要安静的看,细细品味的电影。该片讲述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孩子们之间陪伴、成长与救赎的故事。谢谢导演能给我们这么一部电影,谢谢夏家骏先生的讲述。勿失勿忘